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
1999年文科第5題(單選).某資本家經(jīng)營的企業(yè)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使其生產(chǎn)商品花費的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10%,由此形成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那部分是( )
A.超額剩余價值 B.絕對剩余價值
C.相對剩余價值 D.剩余價值
2002年文科第6題(單選)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剩余價值是( )
A. 單個資本家采用先進技術降低商品個別價值的結果
A. 單個資本家壓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工人必要勞動時間的結果
C. 資本家延長工人勞動時間增加工人剩余勞動時間的結果
B. 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考點內(nèi)容:
剩余價值和利潤、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
在現(xiàn)實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生活中,資本家并不把剩余價值看作可變資本的產(chǎn)物,而是把它看做全部墊付資本的產(chǎn)物或增加額,剩余價值便取得了利潤的形態(tài)。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zhì),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zhuǎn)化形式。當剩余價值轉(zhuǎn)化為利潤時,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關系便被掩蓋了。
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劃分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jù)。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可以用剩余價值率表示: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可變資本(m′=m/v)。但資本家不會計算剩余價值率,而是計算利潤率:利潤率=利潤/預付總資本。
【公布答案】
1999年文科第5題(單選)A
2002年文科第6題(單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