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試
調(diào)劑

考研復試 考研調(diào)劑

您所在的位置: 主頁 > 考研資訊 >

教育學考研考點:朱熹的教育思想,為什么他被稱為“理學宗師”?

“教育學考研考點:朱熹的教育思想,為什么他被稱為‘理學宗師’?”備考時,我總在圖書館翻到《朱子語類》時冒出這個問題。作為宋代儒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教育思想不僅影響了后世幾百年,更是教育學考研的高頻考點——從教育目的到教學方法,從道德培養(yǎng)到書院實踐,他的理論幾乎覆蓋了教育學的核心命題。今天,我們就從核心主張、具體實踐、考研??冀嵌?/strong>三個維度,把這個“理學宗師”的教育思想拆解清楚,幫你高效拿下考點。

教育學考研考點之朱熹教育思想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核心:“存天理,滅人欲”下的育人邏輯

要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得先抓住他的哲學根基——“存天理,滅人欲”。這八個字常被誤解為壓抑人性,但在教育語境里,它更像一套**“人格塑造的底層邏輯”**。

1. 教育目的:“明人倫”,培養(yǎng)“圣賢”

朱熹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明人倫”,即讓人明白并踐行儒家倫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他在《大學章句序》中說:“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簡單來說,他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

小學(8-15歲):重“事”,教具體禮儀和生活規(guī)范(如灑掃、應對),培養(yǎng)“做人的底色”;

大學(15歲后):重“理”,教窮理、正心、修己、治人,培養(yǎng)“治世的能力”。

這一思想直接影響了宋明以后的蒙學教育,甚至今天的基礎教育階段仍能看到“習慣養(yǎng)成”的影子——比如小學強調(diào)“規(guī)則意識”,中學注重“價值觀塑造”,本質上都是“明人倫”的延續(xù)。

2. 教學方法:“循序漸進”與“格物致知”

朱熹的教學方法論,是考研??嫉?ldquo;實操考點”。他反對“驟進”“穿鑿”,提出“循序漸進”:“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

具體到學習步驟,他總結了“四步法”:

博學:廣泛閱讀經(jīng)典(如“四書五經(jīng)”),積累知識;

審問:對疑惑處反復追問,不輕易接受;

慎思:結合自身經(jīng)驗思考,形成獨立見解;

明辨:辨析是非真?zhèn)?,去粗取精?/p>

篤行:將所學落實到行動,“知行合一”。

他還提出“格物致知”:“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里的“格物”不是簡單的觀察事物,而是通過研究經(jīng)典、禮儀、生活細節(jié),窮盡事物背后的“天理”。比如,他讓學生通過觀察“父子相處”理解“孝”的本質,通過參與“鄉(xiāng)約”實踐“禮”的規(guī)范。

3. 道德教育:“存天理,滅人欲”的實踐路徑

朱熹的道德教育常被誤讀為“禁欲”,但本質是“節(jié)欲”——通過約束過度的欲望,讓“天理”(道德準則)主導行為。他提出“省察克治”:“學者須是于喜怒哀樂未發(fā)之際,以心體之,則‘中’之義自見。”

具體方法包括:

立志:“學者須是立志”,明確“成圣賢”的目標;

居敬:保持專注,“主一無適”(心思專一,不分散);

省察:每日反思言行,“如鏡之照物,纖毫畢現(xiàn)”;

踐履:通過具體行動(如侍親、交友)踐行道德,“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這些方法至今仍有生命力——比如“每日復盤”“專注學習”,本質都是“居敬省察”的現(xiàn)代版。

二、朱熹的教育實踐:從書院到《白鹿洞書院揭示》

朱熹不僅是思想家,更是教育實踐家。他修復白鹿洞書院、創(chuàng)辦武夷精舍,制定《白鹿洞書院揭示》(中國最早的書院學規(guī)),將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育人模式。

1. 白鹿洞書院:“書院教育”的典范

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期間,提出“為學之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并將這些寫入《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后世書院的“共同綱領”。

他的書院教育有三個特點:

自由講學:允許不同學派辯論(如邀請陸九淵講學),打破官方教育的僵化;

學術與生活結合:學生不僅要讀書,還要參與農(nóng)耕、祭祀,體驗“知行合一”;

師生平等:朱熹常與學生“質疑問難”,甚至為學生改詩、批注,營造“亦師亦友”的氛圍。

2. 對后世的影響:從科舉到基礎教育

朱熹的教育思想直接塑造了宋明以后的教育體系:

科舉考試:他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元、明、清三代科舉的標準教材,“四書”取代“五經(jīng)”成為核心;

蒙學教材:他編寫的《小學》《童蒙須知》,用通俗語言規(guī)定兒童行為規(guī)范(如“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成為古代蒙學的“行為指南”;

師范教育:他提出“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強調(diào)教師需“精通所教內(nèi)容”,這一理念至今仍是教師專業(yè)化的基礎。

三、教育學考研怎么考?這些考點必須掌握!

了解了朱熹的教育思想,考研如何命題?我們結合歷年真題,總結高頻考點:

1. 名詞解釋

《白鹿洞書院揭示》

小學與大學(朱熹的教育階段論)

格物致知(朱熹的認識論)

2. 簡答題

簡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如省察克治、居敬)。

對比朱熹與陸九淵的教育思想(朱熹重“理”,陸九淵重“心”)。

3. 論述題

結合朱熹的“循序漸進”思想,談談其對當代基礎教育的啟示。

分析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教育倫理觀在今天的適用性。

備考技巧

背誦《朱子語類》《四書章句集注》中的經(jīng)典原文(如“大學者,研究事物之所以然也”);

關注朱熹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轉化(如“循序漸進”對應“學習金字塔”理論);

結合教育熱點(如“雙減”政策中的“習慣養(yǎng)成”,可聯(lián)系朱熹的“小學”教育)。

從“存天理,滅人欲”的哲學根基,到“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再到書院實踐的具體案例,朱熹的教育思想像一根線,串起了中國古代教育的精華。教育學考研中,它不僅是“必背考點”,更是理解中國教育傳統(tǒng)的鑰匙——當你真正讀懂朱熹,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古老的智慧,早已融入我們今天的教育實踐。

注: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咨詢在線輔導老師。本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搜集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合作關系,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以上就是【教育學考研考點:朱熹的教育思想,為什么他被稱為“理學宗師”?】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與考研相關的信息,還可關注考研招生網(wǎng),內(nèi)含大量考研資料和信息,也提前預祝大家考研成功。
小編為2026考研的小伙伴們準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料,點擊下方圖片即可獲取哦~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nèi)容均來源于網(wǎng)友提供或網(wǎng)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2024考研必備資料+學習計劃表

  • 考研公共課復習規(guī)劃
  • 考研數(shù)學三歷年真題
  • 英語常見易混淆詞匯
  • 考研英語核心詞匯
  • 考研英語真題及答案
  • 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沒有了
推薦閱讀
考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