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學碩綜合試教育學考研中的重要科目,一定要重視起來。為了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考研題型和考點側重,以及自我模擬測試,學姐匯總了2022年教育學考研311學碩綜合試題及解答二,此篇為26-45題,快來一起看看吧!
26、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教育與新教教育的主要區(qū)別為
A具有精英性與平民性
B現(xiàn)代性與古典性
C實踐性與理論性
D職業(yè)性與學術性
【答案分析】A。人文主義教育具有貴族性,其貴族性是由人文主義運動的性質所決定的;新教教育則具有較強的群眾性和普及性。
27、關于人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實施,盧梭的主張是
A人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趨同于自然教育
B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趨同人為教育
C自然教育、人為教育要配合趨同事物教育
D人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別獨立實施
【答案分析】A。盧梭從兒童受的多方面的影響來論證教育必須“歸于自然”。他說每個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為的教育三者培養(yǎng)起來。只有三種教育圓滿的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無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為的教育靠攏,只能是后兩者向自然的教育趨于一致。因此,教育“歸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為基準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28、19世紀后半期德國中等教育發(fā)展的主題是大力發(fā)展
A皇家中學
B文實中學
C實科中學
D綜合中學
【答案分析】C。19世紀實科中學得以迅速發(fā)展,并于1832年得到政府的認可。1870年,實科中學的畢業(yè)生獲得升入大學的資格,但只能學習數(shù)學、自然科學和現(xiàn)代語言。
29、19世紀上半期,英國新大學運動開始,標志是
A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改革
B倫敦大學的成立
C曼徹斯特學院的創(chuàng)設
D伯明翰學院的開辦
【答案分析】B。1828年,為了與貴族、教會控制的古典大學相抗衡,并滿足富裕的中產階級的需要,成立了倫敦大學學院,標志著新大學運動的開始。1829年,國教派成立了“國王學院”,1836年,兩所學院合并為倫敦大學。
30、關于教育學科性質,烏申斯基的看法是
A探討個人生理學和心理學知識
B人類教育問題:科學
C如何了解人和培養(yǎng)人的高級藝術
D學校教學目的高級藝術
【答案分析】C。烏申斯基認為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教育的最終任務在于滿足個人和人類求取人性本身完善的需要,其永恒理想在于造就完滿的人。教育所關注的主要問題不應該是學校的教學科目、教學論或體育規(guī)則問題,而應該是人的精神和人生問題。
31、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哈多報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標是
A初等教育均衡發(fā)展
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兒童實施
C高等教育大眾化
D普通與職業(yè)教育融合發(fā)展
【答案分析】B。《哈多報告》第一次從國家角度闡明了使中等教育成為面向全體兒童的教育的思想,并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的角度,明確提出了初等教育的終點和初等教育后的教育分流的主張,以滿足不同階層人們的需要。
32、20世紀70年代美國“回歸基礎教育”改革運動提供理論指導的教育思潮是
A泛愛主義教育
B要素主義教育
C進步主義教育
D自然主義教育
【答案分析】B。1976年,美國開始提出“返回基礎”的要求。“返回基礎”主要是針對中小學?;A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薄弱問題而開展。在四個選項中只有要素主義教育才強調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
33、關于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造主義教育家主張
A編制實施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學校課程
B以人類文化遺產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課程的核心
C古典學科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應居于中心地位
D學校課程內容應貫穿滲透基督教精神
【答案分析】A。改造主義教育的主要觀點:第一,教育應該以“改造社會”為目標。第二,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社會一致”的精神。第三,強調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整個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第四,課程與教學的目標應該統(tǒng)一于“理想社會”這一目標,課程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教學上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第五,教師應該進行民主的和勸說的教育。
34、白居易在不同地方聽到了同一種早鶯的鳴叫,感受卻不一樣。他用優(yōu)美的詩句感慨道: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這說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具有
A情境性
B客觀性
C社會性
D主動性
【答案分析】A。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表征,它只是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解釋,不同的學習者對同一個命題會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只能由個體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來建構,它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因此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
35、根據(jù)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下列反映學生需求的是
A小張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和尊重
B小王希望自己規(guī)劃假期活動
C小趙希望自己的英語發(fā)音越來越好
D小李希望得到最新款手機
【答案分析】B。自我決定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動機過程理論。這種理論強調自我在動機過程中的能動作用。該理論指出,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是個體的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勝任需要、歸屬需要和自主需要。自我決定理論的核心是自主需要。人們在體驗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時,還必須感覺行為是自我決定的,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獎勵或壓力決定了我們的行為,這種情況下才會對內在動機起促進作用。
題干中A屬于歸屬需要,C屬于勝任需要。
36、在學習英語單詞的某同學特別注重單詞運用情景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細加工
D資源管理策略
【答案分析】C。精細加工策略是指通過把所學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尋求字面背后的深層次意義,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習者將信息儲存到長時記憶中去的學習策略。也就是說,我們應用已有的圖式和已有的知識使信息合理化,以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題干中通過背景情境來學習單詞是精細加工策略的一種。
37、下列屬于解決結構不良的問題的是
A根據(jù)背景推測照片中人物的身高
B預測神舟飛船返回地面的時間、地點
C測算某一形狀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D評價某年輕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答案分析】D。根據(jù)問題結構的完整性,可以將問題分為結構良好的問題和結構不良的問題,其中結構不良的問題是指沒有明確的結構或解決途徑。題干中ABC均有明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D選項需要確定評價的方式或者維度等才能進行評價,所以屬于結構不良的問題。
38、中共十九大報告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的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要求在觀念學習應達到()
A接受水平
B組織水平
C性格化水平
D反應水平
【答案分析】C。布盧姆等在《教育目標分類學·第二分冊:情感領域》一書中把情感領域目標分為五個亞領域,主要包括接受(注意)、反應、價值的評估(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tǒng)和由價值或價值復合體組成的性格化5大類,
?、俳邮埽壕哂幸庾R、愿意和關注的素質,包括意識、愿意和專注。
②反應:對一種情境作出默許、依從和評估等反應的素質,包括默許、依從和評估。
③形成價值:接受、喜愛與承諾某一價值觀的素質,包括接納、喜愛和確證。
④組織價值觀念系統(tǒng):重點在于解決不同價值之間的沖突進行聯(lián)合和綜合。
?、菪愿窕盒纬闪艘环N價值體系,這一價值體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控制著他的行為。
題干中提到的把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是指的觀念的性格化。
39、研究者開展了一項關于學生內隱學習神經機制的實驗研究,該研究屬于
A基礎研究定性研究
B基礎研究定量研究
C應用研究定性研究
D應用研究定量研究
【答案分析】B?;A研究是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動本身所固有法則或規(guī)律的研究,應用研究是為解決教育現(xiàn)實中的某種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定量研究是采用標準化的調查、實驗、測量、統(tǒng)計等量化手段,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假設或提出結論的研究,定性研究是采用歷史回顧、文獻分析、訪問、觀察、參與經驗等方法獲得教育研究的資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的研究。“學生內隱學習神經機制”屬于基礎研究,不是應用研究。“實驗研究”是定量研究,不是定性研究。
40、某研究者對500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其性別,年級,專業(yè)的關系,最恰當?shù)娜臃椒ㄊ?/strong>
A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tǒng)隨機抽樣
C分層隨機抽樣
D整群隨機抽樣
【答案分析】C。概率抽樣方式有4種: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隨機抽樣、分層隨機抽樣和整群隨機抽樣。其中,分層隨機抽樣常用于問卷調查研究,因為分層隨機抽樣適合總體成分復雜,各成分間差異較大的大樣本抽樣,能夠合理地兼顧層與層之間的差異,有效地降低抽樣誤差。題干中問卷調查涉及樣本比較復雜,最恰當?shù)漠攲俜謱与S機抽樣。
41、研究者在研究師生關系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時,以“師生關系”“學習動機”為關鍵詞,以“師生關系”和“學習動機”以并合為檢索關系詞在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文獻檢索。若他想進一步擴大檢索范圍,正確操作是
A檢索條件由關鍵詞改為篇名
B文獻來源與類型由核心改為CSSCI
C關系詞由“并”改為“或”
D檢索要求由模糊改為精確
【答案分析】C。題干表示研究者“想進一步擴大檢索范圍”,因此正確的操作必須可以做到擴大檢索范圍,而不是縮小檢索范圍。A選項檢索條件由關鍵詞改為篇名會縮小范圍,B選項文獻來源與類型由核心期刊改為CSSCI,會縮小范圍,D選項檢索要求由模糊改為精確,也會縮小范圍,因此A、B、D三個操作均屬于縮小范圍操作。只有C選項關系詞由并改為或才是擴大檢索范圍操作。
42、為了比較講授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在語文“草船借箭”教學中的不同效果。某小學語文教研組從全部五年級12個自然教學班中隨機抽取三個班作為實驗班,并選擇了三位教學水平接近的教師任課,該實驗屬于()
A單因素真實驗
B單因素準實驗
C三因素真實驗
D三因素準實驗
【答案分析】B。單因素實驗是在實驗中只施加一種實驗因素的實驗(單因素實驗一般設1-3個水平不等)。多因素實驗是在實驗中施加兩種或兩種以上實驗因素的實驗。真實驗是隨機分派被試(打亂原有班級、隨機分派成組成新班)的實驗,準實驗是從原有若干班級中隨機抽取幾個班的實驗。題干中“比較講授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是一個教學法自變量的三個水平,屬于單因素實驗;“從全部五年級12個教學班中隨機抽取三個班作為實驗班”,是從12個班中整群抽取了三個班,并沒有隨機分派被試,屬于準實驗。
43、某研究團隊采用觀察法研究幼兒游戲中的沖突事件。事先制定了觀察記錄表,記錄幼兒沖突行為主體、起因、過程和結果。為了不干擾幼兒園正常活動,經與幼兒園溝通,研究者每周二上午入園觀察。這種記錄方法是
A事件取樣法B行為檢核法C時間取樣法D軼事記錄法
【答案分析】A。事件取樣法指以事件為單位進行觀察,對事件從頭到尾地進行觀察,注重特定行為或事件的特征和全過程,記錄特定行為或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原因、結果和事件發(fā)生時情境。題干中記錄幼兒沖突主體、起因、過程、結果,屬于事件取樣法。沒有提到記錄行為呈現(xiàn)與否,呈現(xiàn)頻率及其持續(xù)時間,不屬于時間取樣法;沒有提到根據(jù)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對照觀察核對表中的各個項目逐條檢核,在符合的條目上做記號,不屬于行為檢核法;沒有提到記錄有價值的行為,不屬于軼事記錄法。
44、某研究者對15位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的教學日記進行了逐級編碼分析,以探索鄉(xiāng)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源性影響因素,構建相應的理論模型()
A.行動研究
B.敘事研究
C.民族志研究
D.扎根理論
【答案分析】D。扎根理論是在經驗資料的基礎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理論的方法。操作程序包括:①從資料中產生概念,對資料進行逐級登錄;②不斷地對資料和概念進行比較,系統(tǒng)地詢問與概念有關的生成性理論問題;③發(fā)展理論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④理論性抽樣,系統(tǒng)地對資料進行編碼;⑤建構理論,力求獲得理論概念的密度、變異度和高度的整合性。對資料進行逐級編碼并建構理論模型是扎根理論中最重要特色。
45.在教育測量中,難以控制偶然因素可能導致測量結果出現(xiàn)誤差,這種誤差被稱為()
A.系統(tǒng)誤差
B.隨機誤差
C.抽樣誤差
D.操作誤差
【答案分析】B。偶然誤差又稱隨機誤差,是由與測量目的無關的偶然因素而引起的變化無規(guī)律的誤差,它使得多次測量的結果不一致,其大小和方向是隨機的。隨機誤差常常被認為是可以容忍的。
本文內容由學姐手動整理,供同學們參考!
以上就是有關【2022年教育學考研311學碩綜合試題及解答匯總二!速看】的相關介紹,23考研備考已經告一段落,24考研的小伙伴們可以開始了解相關情況,收集考研資訊,制定備考計劃了!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都可以登陸考研招生網查閱,超全資訊等你了解!
另外,學姐還為2024考研的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備考禮包,包括真題資料、心得經驗、高分筆記、擇校推薦等,免費名額數(shù)量有限,點擊下方藍色圖片速度領??!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